现在开发的应用程序,基本上都是基于数据的,而且是需要频繁的连接数据库的。如果每次操作都连接数据库,然后关闭,这样做性能一定会受限。所以,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复用
数据库的连接。因此针对这种情况,提出了数据源和连接池的概念。使用数据源和连接池可以达到复用数据库连接的目的。
其实,数据源和连接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。有些人会把它们弄混。
数据源是用来连接数据库,获得Connection 对象的,在Java 中使用javax.sql.DataSource接口来表示。有了数据源,我们就不需要再编写其他连接数据的代码,直接从数据源获得连接就可以了。而且,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数据库,都使用一样的方式获得数据库连接对象。那么数据源的对象是如何获得的呢?一般是由容器来创建的,我们在程序中使用JNDI 来获取。通过数据源创建的连接对象可以被自动放入连接池中统一管理
连接池是用来管理Connection 对象的,连接池可以从数据源中获得连接,连接池中可以有若干个数据库连接对象,这些连接对象可以被重用。应用程序需要连接时,就向连接池申请,如果连接池中有空闲的连接,就会分配给应用程序,如果没有,可能就需要在等待队列里等待。而如果从连接池中获得了一个连接对象,等到使用完毕之后,通过调用Connection 的close()方法,就可以将连接还给连接池,这样这个连接对象就又编程空闲的了,可以等待下一次请求。而连接池中的连接对象将一直保持与数据库的连接,这样,就避免了频繁的连接和关闭。但是,这些连接对象会占用一定的内存空间。所以,我们要根据数据库的并发访问量,和服务器的硬件条件来决定连接池中的最大连接数。
属性名称 | 说明 |
name | 指定Resource 的JNDI 名称 |
auth |
指定管理Resource 的Manager(Container:由容器创建 |
type | 指定Resource 所属的Java 类 |
maxActive | 指定连接池中处于活动状态的数据库连接的最大数目 |
maxIdle | 指定连接池中处于空闲状态的数据库连接的最大数目 |
maxWait |
指定连接池中的连接处于空闲的最长时间,超过这个时 |
import javax.naming.Context; import javax.naming.InitialContext; import javax.sql.DataSource; //… Context ic = new InitialContext(); DataSource source = (DataSource)ic.lookup("java:comp/env/jdbc/books"); Connection connection = source.getConnection();